資源回收:綠色塑膠-生物可分解塑膠是什麼?

塑膠,憑藉著它良好的物性,輕便、強韌性、不易碎的特質以及實惠的成本,快速取代了傳統金屬、木頭、玻璃、紙…等材料,多用途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然而,在帶給人類無窮便利的同時,塑膠卻也造成地球環境前所未有生態破壞。

眾多塑污之中,一次性塑膠製品之害尤其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諸多國家紛紛從這類製品開始,推出限塑、禁塑的政策,而生質塑膠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日漸蓬勃,標榜可以被生物分解。

(塑膠袋上的使用期限跟標示可曾引起你的注意?)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究竟這生質塑膠是什麼?該如何分辨?又該如何回收吧?

生質塑膠可視為以下三種塑膠類型的統稱:

1.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

2.生物基塑膠(Biobased plastics)

3.含生物基的生物可分解塑膠(Bio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1.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s)

「可被生物分解」,但原料不一定是來自「生物基質」。

簡稱「生分解塑膠」。它強調的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可被環境微生物快速分解,且其殘留物(水、二氧化碳、生物基質)不會造成環境的額外負擔,避免傳統塑膠被拋棄後須在環境中歷經數百、上千年才會分解,期間對生態圈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優點是快速分解,雖然初始的物理性能與傳統塑料相近,但畢竟製品會隨著時間而較快衰退,因此應用上偏向取代一次性、拋棄性的塑膠製品,例如: 塑膠袋、商品包材、吸管、食飲容器、拋棄式餐具、農業資材…等。

一般人以為生物可分解塑膠就是PLA(聚乳酸),這也是誤解,PLA僅是生物可分解材質中的一項。

(PLA的材質比較適合容器類,冷飲杯、雞蛋盒都很常見PLA的身影。)

2.生物基塑膠(Biobased plastics)

「原料部分或全部來自生物基質」,但未必可被分解。

顧名思義,其成分中「部分」或全部,是源自於可再生的生物基質(biomass),例如澱粉、蔗糖、纖維、微生物合成等。這類塑膠所強調的是生物基質含量的高低,以及生物基質是屬於天然、永續性原料所帶來的環境友善優點。

生物基塑膠著重在原料的可再生性,不強調可分解性,但它可取代傳統泛用塑膠。,目前產業上的發展與應用主要是針對有「耐久需求」的傳統塑膠製品來做取代,例如: 3C產品機殼、塑膠零件,汽車零組件、飲料瓶等。

3.含生物基的生物可分解塑膠(Bio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原料部分或全部來自生物基質」,也「可被生物分解」

此種材料的認定必須同時符合前述兩種塑膠的規範。要能生分解、又含生物基的塑膠,想當然爾,此類算是三種之中最為環境友善的,既具備可分解的特質、更要求原料來源需有一定比例屬於可再生資源。

有越來越多國家在禁塑的框架下,將生分解塑膠設定為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替代材料。而原本應用廣泛卻源自石化的生分解塑膠PBS、PBSA、PBAT等,近年已逐漸能從可再生資源製得,因此歐洲國家紛紛開始針對一次性塑膠製品設立第二道環保門檻,例如德國的廚餘袋便要求不但要可分解、還得要有50%的生質含量,而法國、義大利則是針對購物袋、蔬果袋要求既須可分解、還得有40%的生質含量。可預見的是,隨著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對於可分解的調控,以及生質含量的提升仍會是產業與政策積極追求的目標。

由此可知我們知道原來「生物可分解塑膠」只不過是生質塑膠家族三大成員的其中之一,「生物可分解塑膠」偏向取代一次性、拋棄性的塑膠製品;另一個家族成員「生物基塑膠」則比較耐用,可取代傳統泛用塑膠;而「要能生分解、又含生物基的塑膠」,則是歐洲現在的當紅炸子雞。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想,就算現在有個生物可分解塑膠袋說它很環保、不是PE材質,但產品外觀乍看都一樣,一般民眾該如何分辨呢?

一分鐘分辨生物可分解塑膠標章

為了避免無良業者的魚目混珠,其實各國在執行禁塑前,便對生物可分解塑膠及生物基含量建立了檢驗標準以及專用標章。檢驗標準從上游的原料供應商、到下游的製品加工商一體適用,供應鏈中的業者都須依法進行檢驗,合格者才能取得專屬標章,而所有市售商品也必須依規定打上標章,方可宣稱是生物可分解、或是具生物基含量。標章不但是消費者最顯見的識別,標章上獨立的證號資料也方便稽查人員可輕易地從抽樣中去追溯生產履歷、查驗是否造假。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標準與標章

目前依區域的不同,或有其特定的認證標章,但各區域所使用的驗證標準,大多依循歐盟的EN 13432/14995(13432是針對包材類,14995是針對其他塑膠製品,其驗證標準其實幾乎相同),或是美國的ASTM D6400規範。下圖列舉歐洲、美加、日本、及我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標章,由於各地檢測規範其實大同小異,所以製品上若有下面任一標章,基本上我們都可以認定它是真正環保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製品。

(世界各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標章)

綠色塑膠該怎麼回收?

不同於生活中常見的回收物,如紙類、塑膠製品等,是透過工業製程再利用的方式,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回收方式,是進入堆肥環境使它自然分解,回歸生態圈化為養份。

然而台灣目前處理回收的堆肥系統並不多,少數較積極的供應商會進行自主性的回收作業,鼓勵民眾將生物可分解的產品( 如塑膠袋) 送回原購買門市,再統一送往合作的堆肥廠處理。若供應商沒有特別建立自有的回收管道,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投入資源回收桶後,其實很難進入堆肥系統;且生物可分解塑膠若混入一般塑膠的回收系統,因成分物性不同,可能影響回收的製程,使得再製的品質變低。

因此民眾在選購生物可分解的塑膠產品時,請多瞭解商品的生產成份與回收去向,並認明標章以避免買到成份不實的產品。購買後也要做到確實重複使用,才是對環境最無負擔的好選擇。

生物可分解塑膠-塑膠袋

資料參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學院

返回頂端